10年前,<創傷與復原>指出心理創傷的辯證關係(在「創傷記憶的干擾」與「感覺的麻木」兩種極端經驗之間劇烈擺盪),讓剛踏入心理諮商領域、對於心理創傷懵懵懂懂的我們,能抓住一個較具體的圖像來想像。
10年後,這本書聚焦在人際背叛的創傷(如性侵、家暴、霸凌、伴侶不忠、社會歧視等等),將麻木反應嵌入關係/社會脈絡裡,提出「對背叛創傷視而不見」的心理機轉,則讓聽過一個又一個背叛故事的我們,有如大夢初醒般,終於可以把這個世界看得更清楚些。
這本書指出「盲視背叛」在生存上的重要意義,卻也深刻剖析其對自我與關係的毒害;它詳細闡述「正視背叛」、「說出真相」潛藏的風險,也強調冒險可能帶來的療癒契機。
更重要的是,它提醒了我們,傾聽、理解這些背叛故事絕非易事,但這樣一段艱辛而珍貴的旅程,可以為當事人帶來面對這個世界的安全感、希望與力量!
//
書摘:
背叛創傷理論認為,當施虐者和受害者之間的關係牽涉親密、信任以及/或照顧的層面時,對虐待事件的不自覺或遺忘會提高許多。在這些例子裡,維繫關係的需求和對背叛的覺察,兩者之間的衝突是最高的,也因為如此,我們會看到最嚴重的遺忘或記憶缺陷。
背叛的故事通常一開始會以破碎的、難以置信的方式呈現。……然而,真正的聆聽者必須願意深入尋找對方的情緒深度與真實,而非只是專注於事件表面的相關資訊而已。當一個人掙扎於表達深藏在背叛經驗底下的情緒真實,對聆聽者而言,很難避免評價也很難維持情緒接觸。但是你會發現,當你這樣做時,可以創造出真正療癒的環境。
『也許還有更多的希望。如果我已經找到一個可以信任的人,也許還有更多人可以信任。』你不會想把自己全部敞開……希望很脆弱──不是脆弱,是易碎,因為有那麼多其他的事情可以搞砸它,而你也很容易思緒混亂。但事實上,因為它深藏在你內心深處,所以非常強壯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